汽车市场还需要小米汽车加入吗?
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业界大佬们也都纷纷抱团取暖,前有华为、宁德时代和长安组建的阿维塔汽车,后有零跑汽车和Stellantis集团达成了深度战略合作,它们也将共同应对波谲云诡的市场竞争。
诚然,汽车市场这块“香饽饽”的确令人眼红,也有众多其他行业的大佬选择跨界造车,只是绝大多数惨淡收场。有的是PPT造车,量产车永远“在路上”,有的是大浪淘沙,直接被市场淘汰,亦或者像是恒大汽车的恒驰5那般“身败名裂”,或许像华为只提供技术支持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显然小米并不这么想。
汽车市场的竞争素来激烈,市场还能容得下小米吗?
众所周知,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卷得不行”,小米此时入局还有机会吗?
自从进入新能源时代,整个汽车市场就像是被按下了“快进键”,时不时就有刀尖上的产品突破层层桎梏,整个市场也随之大洗牌,既有众多新能源品牌“横空出世”,亦有品牌黯然离场,各大车企也是人人自危,在产品研发上亦是不遗余力,力图在市场站稳脚跟。
然而,竞争激烈并不代表没有机会,倘若把时光的年轮拨回十几年前,那时的合资车可谓是一家独大,而自主品牌却只能卧薪尝胆。以丰田汉兰达和本田CRV等热门车型为首,车型价钱虚高,或者加价提车的事情亦是屡见不鲜,可销量依旧是水涨船高,完全不受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
现如今,再来看看曾经合资品牌的那些热门车型,其中大多数都已经“解甲归田”,不是价格打骨折,就是销量对半砍,这无疑是国内新能源车型强势崛起的写照,也正说明了产品力才是在车市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或许,正应了那句“屠龙者终成恶龙”,目前新能源市场也同样存在着燃油时代“货不对板”的价格乱象。
从特斯拉的连番降价,各大自主品牌从“心口不一”到不得不梭哈跟进等情况,不难看出目前新能源车型亦存在着价格虚高的情况,市场需要像宝马、奔驰、奥迪这样形成“三足鼎立”的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才能真正造福于消费者。而小米旗下的产品素来以性价比著称,小米汽车必然能通过出众的产品力在车市内崭露头角,促进整个汽车市场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市场自然不可能容不下它。
小米汽车卖30万,究竟靠不靠谱?
据悉,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小米SU7的起售价会控制在25万左右,顶配将会在30万左右,它真的靠谱吗?
小米SU7的定位是一台C级车,外观看着还是挺时髦的,大灯的造型比较犀利,前脸有着几分轿跑的味道,溜背造型亦具备着超跑的气场,车身的线条也非常流畅,甚至能隐约看到半隐藏式的门把手。尾部采用了贯穿式尾灯的设计,加上“五芒星”式的轮毂加持,颜值还是不错的。
尺寸方面,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997/1963/1455mm,轴距为3000mm,数据上和市场内同价位的阿维塔12、蔚来ET5等车型差不多,相信在满足用户空间需求的同时,定然会搭载一些“杀手锏”级别的黑科技,为用户带来别样的体验。
根据尾标显示,新车有SU7和SU7 MAX两个版本,而从曝光的申报图中也可以看到两个版本的车型都可以选装许多个性化配置。动力总成方面,SU7会有后置单电机和双电机四驱两种版本,其中单电机版最大输出功率为220千瓦,双电机版最大输出功率为495千瓦,磷酸铁锂电池电芯由弗迪电池供货,电池总成由小米汽车自己生产,同时激光雷达、800V系统、100度大电池等配置应该都不会缺席。近期上市的阿维塔12,也有着单双电机230/425千瓦动力输出,相对于小米其他细节配置也没有缺席,小米的产品力似乎并不会比阿维塔12弱。
智能化方面,小米作为和华为同样的手机厂商,自然会为新车匹配小米澎湃OS系统,或将会配备小米的自动驾驶技术,亦能实现和华为鸿蒙系统类似的“互联功能”,与小米的各种设备和智能家居链接,构成一个完整的智能生态链。智能化这一点上,和有华为鸿蒙系统阿维塔12表现相近,未来也定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得知这小米这两款车型的申报企业是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而根据车辆尾标的“北京小米”来推测,小米很有可能在前期找了北京汽车作为代工厂,为自身提供技术支持,等后期产能和销量上去了,同时再建立自己的生产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从这一点上来讲,小米SU7并不是从零开始制造的“空中楼阁”,而是通过有资质的汽车制造厂商代工,相信未来车辆的品控还是不错的,再加上小米在手机行业的口碑,实车亦能有出色的表现。
此外,更有行业人士表示,雷军给小米汽车定下了2024年销量10万辆的目标,更有此后三年累计交付90万辆,并成为新能源汽车第一梯队的宏伟蓝图。暂且不论雷军是不是“画大饼”,他和恒大的许家印不同,他既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也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更是一位典型的理工男,对技术的沉迷亦是世人皆知,不仅有着从白手起家到坐拥亿万身家的经历,而且有着小米手机这个知名品牌做背书,言行还是有一些可信度的。
再者,相信熟悉小米品牌的朋友都知道,小米自从诞生之初,便致力于为每一位国人提供高性价比的智能手机,旗下产品更有着物美价廉的赞誉,性能和品质也受到了诸多国人的认可,销量更是节节攀升,奠定了其在行业内杰出的地位。
隔行如隔山这话固然有道理,可无论想要在什么行业内取得成绩,最终还是得靠产品力来说话。小米能从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内脱颖而出,正是由于其拥有过硬的产品力,而小米在手机行业成功的经验,乃至于对于产品质量的严苛把控都是可以复制的,这便是小米汽车最大的凭依。
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上市之后的小米汽车,能够凭借在30万元区间一骑绝尘的综合素质,在市场内崭露头角,甚至成为造车新势力里一股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写在最后:
老实说,跨界造车这事大家早已司空见惯,可是放到小米身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相信小米能凭借在手机行业积累的各项优势资源把小米汽车做大做强,为咱们众多的汽车消费者造福。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arfirst.cn/hangye/2961.html